購物車 0

詳細說明楞嚴咒各個版本

1. 《楞嚴經》中 439 

此為載於“房山石經”、“高麗藏”、“趙州金藏”等藏經中的(十卷)《楞嚴經》中的譯本,此譯本中,共有 439 句譯文。

2. 《楞嚴經》中 427 

此為載於“磧砂藏”、“明藏”、“清藏”等藏經中的(十卷)《楞嚴經》中的譯本,該譯本中的“ 經文”部分與上述 439 句譯本的經文部分完全相同,譯者署名亦完全相同,只是“咒文”部分不同。

3. 《大正藏》中“不空”

此為載於《大正藏》中的兩個單獨譯本,一為漢文音譯本 (No. 0944a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啰陀羅尼》卷) ,一為與之相對應的梵文本 (No.0944b 《大佛頂大陀羅尼》卷) ,并記為“不空”所譯。但因其中有“再校了”一語,并且,其前半部兩段的順序也與其他所有版本皆不相同,故其可參考性大打折扣。

4. 《房山石》中 487 句(“行琳”集)“不空”

此為刻於“房山石經”中,由“行琳”所集的《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卷第二中所載的

譯本——《大佛頂陀羅尼(清淨海眼微妙秘密大陀羅尼)》 (《房山石經》No:1071=《中華大藏經》No:1619) ,并提為“不空”譯。 此刻本中,共收有 487 句譯文,并於字旁多刻以梵字;故,此一譯本應屬現今相對較為權威的一個版本。

5. 《房山石》中 481 句“不空”

同此“房山石經”中,亦有一單獨題為“不空譯”的 481 句譯本——《一切如來白傘蓋大佛頂陀羅尼》 (《房山石經》No:1048 =《中華大藏經》No:1600) 。此一譯本與上一譯本基本相同。

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中,有一開寶四年所刻的梵文曼荼羅——「大佛頂如來放光明白傘蓋悉怛

多缽怛啰大佛頂陀羅尼」(如下圖),經對校,從總體文句上及部分典型處的特點來看,其內容與481句 句不空本應屬同本;并且,其上所寫的梵文應該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梵文本,而不可能是后期的還原本;所以,其應該有很大的可信度和參考性。不過,在其書寫的內容上,除了明顯的書寫遺漏外,還有一句是 其他版本上有而 481句和 487句本上都缺少的,由此可見,481句本與 487句本這兩個版本也不能說哪一個就是一定准確的,也還是有可能有差錯的;但總體上,這三者之間相差不多,所以,基本上應該可以算得上是“不空”本的原貌了。至於《大正藏》中的“不空本”,其結搆順序上就與所有的版本不同,這說明其已經經過人為的調整,所以,已經是大大地改變了原貌,相比之下,其可靠性最差。而 487句本中多出的六句,其中第 21句,是其他任何本中都沒有的,而其余五句,也只有后面提到的“惇煌 422句”本中才有,其余各本中皆無;所以,不排除這五句是“行琳”按照這個早期的“422句”本修訂增補的!因此,此處筆者傾向於 481句本是准確的。

6.《房山石》中 536 句“慈

此一“契丹國師 慈賢”所譯的《一切如來白傘蓋大佛頂陀羅尼》 (《房山石經》No.1063 =《中華大藏經》No.1601) 共收有 536 句譯文,此不僅只是斷句多少的問題,而是其內容上確實多出了很多,其中大部分多出的內容,與“藏譯本”及“尼泊爾貝葉梵本”有相同之處,但亦有一些獨特的內容;從總體來看,此譯本在某些次序、結搆上,顯得有些雜亂,有些拼湊的感覺;故不能單獨算作一個最好而完整的版本。

7.煌藏》中 422 

在惇煌藏經中,亦有不少未被各藏經所保存收錄下來的經本,此一《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大

神力都攝一切咒王陀羅尼經》 即是一部諸藏經中未被收錄的一部,雖整篇經文并不完整,但其中的「大佛頂陀羅尼」部分卻相當完整,從其文字來看,應屬一個新的譯本,而從該經整體的內容來看,此經似屬《楞嚴經》局部章節的異譯,并且從惇煌各抄寫的咒文來看,此經在當時亦應是非常流行!

該經中共有 422 句咒文,其中有一部分是其他各本中完全沒有的內容。并且從后期各單行抄本的變化來看,此一譯本的出現應該較早。

8. 煌藏》中各行本

惇煌藏經中,還有一《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他般多羅大神力都攝一切咒王帝殊羅施金剛大道場

三昧陀羅尼》,亦簡稱為《大佛頂陀羅尼》者 從其篇首的引文偈頌來看,應該就是從上面提到的《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大神力都攝一切咒王陀羅尼經》中單獨提出并流行的,并且流行的時間應該很長、很廣,而且隨着其他譯本的譯出,或者是該版本的重譯,而又出現了一些新的、不斷的變化,或許是《經》本中有抄寫疏漏,或者是此單行本進行了增補,且更正確些)

從這几種相同而又不同的抄本中,即可感受出,當時這種不斷的發展變化,且又層出不窮的譯經過程

9. 煌藏》中之藏

在惇煌藏經中,還有一篇《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陀羅尼神咒經》 此亦未被各版藏經所收藏。從其譯文來看,釆用的是“意譯”與“音譯”的混合翻譯法,此特點是“藏文本”的特點,并且從通篇文字結搆來看,與“沙啰巴”、“真智”等的藏譯本亦基本一致,故可推知,這應是早期的一個由藏文本轉譯過來的漢譯本。且從上面提到的“單行本”后期已經揉合進了藏譯本的成分進去,而《楞嚴經》早期也曾被譯成了藏文,由此可推知,當時這種藏漢間互譯的現象應該是很普遍的。

該惇煌藏譯本與后期的“沙啰巴”藏譯本相比較,在第二段咒文部分,在語句多少及順序上有

一些差異;而這個差異的地方卻與“不空譯本”更相接近。同樣,在“惇煌藏經”中,還有一篇藏

文抄本“P3137”,該抄本只是該類藏文本系的咒文部分的几段抄寫,但這一抄本在第二段咒文部

分上卻與此“惇煌藏譯本”順序、語句上完全一致 (除缺少一句 agniye phat.及一點微小差別外,并且該藏文的拼寫與現代亦有很大差異) ,這也同時又證明了這個漢譯本確實就應該是由藏文本轉譯過來的,而這個結搆特點的藏文底本,在現今的藏文藏經中卻并未發現 (只有“沙啰巴”譯本結搆特點的底本存在), 由此也可看出,藏文本在不同時期,也是存在一些變化和差異的,并且,一些早期本也并未保存下來。

10. . “沙啰巴”之藏

《大正藏》No. 0976 還收錄了元“沙啰巴”由藏文譯漢的一篇《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其

特點與前述的藏文本特點一樣,只是第二段咒文的部分比漢譯本多出了很多內容 (與上述惇煌藏譯本也不同) 。而在惇煌藏經中又發現有 B7434B7435 的兩篇單行咒文漢譯本 (此二篇,實為連續的一篇內容) ,此亦是藏文本特點的咒文部分的單譯,而該單譯本卻與“沙啰巴”譯本的內容、順序上完全一致。由此可知,這個結搆特點的藏文本與上述特點的藏文本也是同時存在的。同時,在所有藏譯本中,尾段都有一段補充的咒文內容,從結搆上看,此段不屬於「大佛頂陀羅尼」中的內容,只是后面的輔助部分。

11. . “真智”之藏

《大正藏》No. 0977 亦收錄了元“真智”由藏文譯漢的一篇《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其內容與“沙啰巴”譯本基本一致,只是用字上不及“沙啰巴”本通俗,但尾部咒文部分上的說明則更明確一些。另有《大白傘蓋佛母 總贊嘆禱祝偈》附於該文末,其文內容亦多屬咒文內容意譯部分。

12. 《西藏大藏》(德格版)No.590 

《西藏大藏經》(德格版)中 No.590 收錄有一篇《聖一切如來頂髻所出白傘蓋無能勝退轉明咒

大王母》,其內容結搆與前述藏譯本相同,只是咒文部分內容上較之前述各本都要多出一些。

13. 《西藏大藏》(德格版)No.591 

《西藏大藏經》(德格版)中 No.591 亦收錄一篇《聖如來頂髻所出白傘蓋無能勝退轉大母最勝

成就陀羅尼》,其內容較之前本又多出一塊不知是否是重復的內容,且《新編大藏全咒》第 冊中,楞嚴咒部分的參校補充,亦應是按照此一版本進行的補充。

14. 《西藏大藏》(德格版)No.592 593 

《西藏大藏經》(德格版)中 No.592593 亦收錄了兩篇同題為《聖如來頂髻所出白傘蓋無能

勝陀羅尼》者,從其咒文部分來看,與“沙啰巴”及“真智”譯本一致,此應該就是其所依據的原

本。此本較之前二藏文本,內容稍少一些,但比漢譯本仍較多。

15. 尼泊爾貝葉梵本

尼泊爾現存有梵文本的《大白傘蓋陀羅尼》,此版本應屬晚期梵本,內容增廣較多,其中很多

多出部分,與藏文 No.590 本及慈賢本卻有相同之處。

從以上這些不同的版別中可以看出,雖然隨着時間、地域的不同,其內容上多少都會有些變化

和差異,但總體次序結搆上卻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可以將它們逐句進行對照,并找尋出其變化前的共性部分,這才有可能是最原始而准確的部分。

注:


漢傳佛教中,因“悉怛多缽怛羅”這一詞直接釆用了音譯,所以習慣上比較常用完整名稱前面的“總稱”——「大佛頂」來稱呼;同時,亦常隨順《楞嚴經》的名字而常稱為「楞嚴咒」;

而藏傳佛教中,則習慣以后面的“別稱”——「大白傘蓋」來稱呼;這樣就造成了二者的割裂。但就梵文原文本身來看,卻是一致的!


第三會為什么會經常背

很多師兄在楞嚴咒的第三會連續的一段“毘陀耶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時往往會背錯。原因如下:

經本 439 句譯本

經本 427 句譯本

惇煌 422 句經本

房山 487 句不空本

房山 536 句慈賢本

對應梵文

梵文漢譯

惇煌 藏譯本

沙啰巴 藏譯本

真智 藏譯本



上一頁 下一頁